1.使用Atlas的分表功能时,首先需要在配置文件(test.cnf)设置tables参数。
2.tables参数设置格式:数据库名.表名.分表字段.子表数量,比如你的数据库名叫school,表名叫stu,分表字段叫id,总共分为100张表,那么就写为school.stu.id.100,如果还有其他的分表,以逗号分隔即可。用户需要手动建立100张子表(stu_0,stu_1,…stu_99,注意子表序号是从0开始的)。且所有的子表必须在DB的同一个database里。
3.当通过Atlas执行(SELECT、DELETE、UPDATE、INSERT、REPLACE)操作时,Atlas会根据分表结果(id%100=k),定位到相应的子表(stu_k)。例如,执行select from stu where id=110;,Atlas会自动从stu_10这张子表返回查询结果。但如果执行SQL语句(select from stu;)时不带上id,则会提示执行stu 表不存在。
4.Atlas暂不支持自动建表和跨库分表的功能。
5.Atlas目前支持分表的语句有SELECT、DELETE、UPDATE、INSERT、REPLACE。
[mysql-proxy]
#管理接口的用户名
admin-username = user
#管理接口的密码
admin-password = pwd
#Atlas后端连接的MySQL主库的IP和端口,可设置多项,用逗号分隔
proxy-backend-addresses = 192.168.1.1:3306
#从库
proxy-read-only-backend-addresses = 192.168.1.2:3306@1
#用户名和密码配置项,需要和主从复制配置的用户名和密码配置一样
r1:+jKsgB3YAG8=, user2:GS+tr4TPgqc=
#后台运行
daemon = true
keepalive = false
#工作线程数,对Atlas的性能有很大影响,可根据情况适当设置
event-threads = 4
#日志级别,分为message、warning、critical、error、debug五个级别
log-level = error
#日志存放的路径
log-path = ./log
#SQL日志的开关,可设置为OFF、ON、REALTIME,OFF代表不记录SQL日志,ON代表记录SQL日志,REALTIME代表记录SQL日>志且实时写入磁盘,默认为OFF
#sql-log = OFF
#慢日志输出设置。当设置了该参数时,则日志只输出执行时间超过sql-log-slow(单位:ms)的日志>记录。不设置该参数则输出全部日志。
sql-log-slow = 1000
#实例名称,用于同一台机器上多个Atlas实例间的区分
instance = web
#Atlas监听的工作接口IP和端口
proxy-address = 0.0.0.0:13470
#Atlas监听的管理接口IP和端口
admin-address = 0.0.0.0:23470
#分表设置,此例中person为库名,mt为表名,id为分表字段,3为子表数量,可设置多项,以逗号分>隔,若不分表则不需要设置该项
#tables = person.mt.id.3
#默认字符集,设置该项后客户端不再需要执行SET NAMES语句
charset = utf8
#允许连接Atlas的客户端的IP,可以是精确IP,也可以是IP段,以逗号分隔,若不设置该项则允许所>有IP连接,否则只允许列表中的IP连接
#client-ips = 127.0.0.1, 192.168.1
#Atlas前面挂接的LVS的物理网卡的IP(注意不是虚IP),若有LVS且设置了client-ips则此项必须设置>,否则可以不设置
#lvs-ips = 192.168.1.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