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2C 每一位信号的时序流程,而 I2C 通信在字节级的传输中,也有固定的时序要求。I2C 通信的起始信号(Start)后,首先要发送一个从机的地址,这个地址一共有7位,紧跟着的第8位是数据方向位(R/W),“0”表示接下来要发送数据(写),‘“1”表示接下来是请求数据(读)。
我们知道,打电话的时候,当拨通电话,接听方捡起电话肯定要回一个“喂”,这就是告诉拨电话的人,这边有人了。同理,这个第九位 ACK 实际上起到的就是这样一个作用。当我们发送完了这7位地址和1位方向后,如果发送的这个地址确实存在,那么这个地址的器件应该回应一个 ACK(拉低 SDA 即输出“0”),如果不存在,就没“人”回应 ACK(SDA将保持高电平即“1”)。
那我们写一个简单的程序,访问一下我们板子上的 EEPROM 的地址,另外再写一个不存在的地址,看看它们是否能回一个 ACK,来了解和确认一下这个问题。
我们板子上的 EEPROM 器件型号是 24C02,在 24C02 的数据手册3.6节中可查到,24C02 的7位地址中,其中高4位是固定的 0b1010,而低3位的地址取决于具体电路的设计,由芯片上的 A2、A1、A0 这3个引脚的实际电平决定,来看一下我们的 24C02 的电路图,它和 24C01 的原理图完全一样,如图14-4所示。
图14-4 24C02 原理图
从图14-4可以看出来,我们的 A2、A1、A0 都是接的 GND,也就是说都是0,因此 24C02 的7位地址实际上是二进制的 0b1010000,也就是 0x50。我们用 I2C 的协议来寻址 0x50,另外再寻址一个不存在的地址 0x62,寻址完毕后,把返回的 ACK 显示到我们的 1602 液晶上,大家对比一下。
/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Lcd1602.c 文件程序源代码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/ #include <reg52.h> #define LCD1602_DB P0 sbit LCD1602_RS = P1^0; sbit LCD1602_RW = P1^1; sbit LCD1602_E = P1^5; /* 等待液晶准备好 */ void LcdWaitReady(){ unsigned char sta; LCD1602_DB = 0xFF; LCD1602_RS = 0; LCD1602_RW = 1; do { LCD1602_E = 1; sta = LCD1602_DB; //读取状态字 LCD1602_E = 0; } while (sta & 0x80); //bit7 等于 1 表示液晶正忙,重复检测直到其等于 0 为止 } /* 向 LCD1602 液晶写入一字节命令,cmd-待写入命令值 */ void LcdWriteCmd(unsigned char cmd){ LcdWaitReady(); LCD1602_RS = 0; LCD1602_RW = 0; LCD1602_DB = cmd; LCD1602_E = 1; LCD1602_E = 0; } /* 向 LCD1602 液晶写入一字节数据,dat-待写入数据值 */ void LcdWriteDat(unsigned char dat){ LcdWaitReady(); LCD1602_RS = 1; LCD1602_RW = 0; LCD1602_DB = dat; LCD1602_E = 1; LCD1602_E = 0; } /* 设置显示 RAM 起始地址,亦即光标位置,(x,y)-对应屏幕上的字符坐标 */ void LcdSetCursor(unsigned char x, unsigned char y){ unsigned char addr; if (y == 0){ //由输入的屏幕坐标计算显示 RAM 的地址 addr = 0x00 + x; //第一行字符地址从 0x00 起始 }else{ addr = 0x40 + x; //第二行字符地址从 0x40 起始 } LcdWriteCmd(addr | 0x80); //设置 RAM 地址 } /* 在液晶上显示字符串,(x,y)-对应屏幕上的起始坐标,str-字符串指针 */ void LcdShowStr(unsigned char x, unsigned char y, unsigned char *str){ LcdSetCursor(x, y);//设置起始地址 while (*str != '\0'){ //连续写入字符串数据,直到检测到结束符 LcdWriteDat(*str++); } } /* 初始化 1602 液晶 */ void InitLcd1602(){ LcdWriteCmd(0x38); //16*2 显示,5*7 点阵,8 位数据接口 LcdWriteCmd(0x0C); //显示器开,光标关闭 LcdWriteCmd(0x06); //文字不动,地址自动+1 LcdWriteCmd(0x01); //清屏 }
/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main.c 文件程序源代码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/ #include <reg52.h> #include <intrins.h> #define I2CDelay() {_nop_();_nop_();_nop_();_nop_();} sbit I2C_SCL = P3^7; sbit I2C_SDA = P3^6; bit I2CAddressing(unsigned char addr); extern void InitLcd1602(); extern void LcdShowStr(unsigned char x, unsigned char y, unsigned char *str); void main(){ bit ack; unsigned char str[10]; InitLcd1602(); //初始化液晶 ack = I2CAddressing(0x50); //查询地址为 0x50 的器件 str[0] = '5'; //将地址和应答值转换为字符串 str[1] = '0'; str[2] = ':'; str[3] = (unsigned char)ack + '0'; str[4] = '\0'; LcdShowStr(0, 0, str); //显示到液晶上 ack = I2CAddressing(0x62); //查询地址为 0x62 的器件 str[0] = '6'; //将地址和应答值转换为字符串 str[1] = '2'; str[2] = ':'; str[3] = (unsigned char)ack + '0'; str[4] = '\0'; LcdShowStr(8, 0, str); //显示到液晶上 while (1); } /* 产生总线起始信号 */ void I2CStart(){ I2C_SDA = 1; //首先确保 SDA、SCL 都是高电平 I2C_SCL = 1; I2CDelay(); I2C_SDA = 0; //先拉低 SDA I2CDelay(); I2C_SCL = 0; //再拉低 SCL } /* 产生总线停止信号 */ void I2CStop(){ I2C_SCL = 0; //首先确保 SDA、SCL 都是低电平 I2C_SDA = 0; I2CDelay(); I2C_SCL = 1; //先拉高 SCL I2CDelay(); I2C_SDA = 1; //再拉高 SDA I2CDelay(); } /* I2C 总线写操作,dat-待写入字节,返回值-从机应答位的值 */ bit I2CWrite(unsigned char dat){ bit ack; //用于暂存应答位的值 unsigned char mask; //用于探测字节内某一位值的掩码变量 for (mask=0x80; mask!=0; mask>>=1){ //从高位到低位依次进行 if ((mask&dat) == 0){ //该位的值输出到 SDA 上 I2C_SDA = 0; }else{ I2C_SDA = 1; } I2CDelay(); } I2C_SCL = 1; //拉高 SCL I2CDelay(); I2C_SCL = 0; //再拉低 SCL,完成一个位周期 I2C_SDA = 1; //8 位数据发送完后,主机释放 SDA,以检测从机应答 I2CDelay(); I2C_SCL = 1; //拉高 SCL ack = I2C_SDA; //读取此时的 SDA 值,即为从机的应答值 I2CDelay(); I2C_SCL = 0; //再拉低 SCL 完成应答位,并保持住总线 return ack; //返回从机应答值 } /* I2C 寻址函数,即检查地址为 addr 的器件是否存在,返回值-从器件应答值 */ bit I2CAddressing(unsigned char addr){ bit ack; I2CStart(); //产生起始位,即启动一次总线操作 //器件地址需左移一位,因寻址命令的最低位 //为读写位,用于表示之后的操作是读或写 ack = I2CWrite(addr<<1); I2CStop(); //不需进行后续读写,而直接停止本次总线操作 return ack; }
我们把这个程序在 KST-51 开发板上运行完毕,会在液晶上边显示出来我们预想的结果,主机发送一个存在的从机地址,从机会回复一个应答位,即应答位为0;主机如果发送一个不存在的从机地址,就没有从机应答,即应答位为1。
前面的章节中已经提到利用库函数nop()可以进行精确延时,一个nop()的时间就是一个机器周期,这个库函数包含在 intrins.h 这个文件中,如果要使用这个库函数,只需要在程序最开始,和包含 reg52.h 一样,include
还有一点要提一下,I2C 通信分为低速模式 100kbit/s、快速模式 400kbit/s 和高速模式 3.4Mbit/s。
因为所有的 I2C 器件都支持低速,但却未必支持另外两种速度,所以作为通用的 I2C 程序我们选择 100k 这个速率来实现,也就是说实际程序产生的时序必须小于等于 100k 的时序参数,很明显也就是要求 SCL 的高低电平持续时间都不短于 5 us,因此我们在时序函数中通过插入 I2CDelay()这个总线延时函数(它实际上就是4个 NOP 指令,用 define 在文件开头做了定义),加上改变 SCL 值语句本身占用的至少一个周期,来达到这个速度限制。如果以后需要提高速度,那么只需要减小这里的总线延时时间即可。
此外我们要学习一个发送数据的技巧,就是 I2C 通信时如何将一个字节的数据发送出去。
大家注意函数 I2CWrite 中,用的那个 for 循环的技巧。for (mask=0x80; mask!=0; mask>>=1),由于 I2C 通信是从高位开始发送数据,所以我们先从最高位开始,0x80 和 dat 进行按位与运算,从而得知 dat 第7位是0还是1,然后右移一位,也就是变成了用 0x40 和 dat 按位与运算,得到第6位是0还是1,一直到第0位结束,最终通过 if 语句,把 dat 的8位数据依次发送了出去。其它的逻辑大家对照前边讲到的理论知识,认真研究明白就可以了。